中青视评丨“最美铁路”成为赣粤发展新引擎
颐和园游船11月4日停航,青岛机场集团:打造“双三基+集中小部队”党建工作体系深度赋能国有企业转型高质量发展
本月更新3053  文章总数93908  总浏览量2796111

新华社消息|前9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超5万亿元

中共代表团访问俄罗斯并出席第十一届中俄中小企业合作圆桌会议

以学促干书写党史学习教育“新答卷”,第七届进博会将举办“1+2+89”场上海会议活动

守则校务公开防震减灾章程制度职责考勤目标管理档案突发事件规定人员职责预案应急

美文示范

第34届中国新闻奖、第18届长江韬奋奖参评材料开始公示

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

微专业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之举。它是高校在传统专业目录之外,依托学科优势,围绕特定学术前沿知识或新兴职业技术领域,精练的一套跨专业微型课程体系,提供学习证明但不授予学位。其课程内容多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或实际工作应用场景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旨在提升学习者的岗位胜任力或跨学科综合能力,有助于解决高等教育供需错位、专业设置口径过窄、教学实践脱节等问题。

微专业以其“精”“灵”“新”“实”等特点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对高校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实践表明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微专业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课程设置精干。课时少、周期短,学习者可高效习得相关专业基础及前沿知识。二是组织形式灵活。微专业的组织结构、授课方式、授课时间灵活多样,打破了传统院系的界限,提高了教育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三是教学内容新颖。部分高校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将产业实践中的前沿技术带到课堂,推动教学内容的革新换代。四是学习效果务实。微专业课程设置直面市场、关注应用、重视实践,便于学习者将所学知识更好地转化为实际应用。因此,微专业迅速获得了各界认可。对于学习者,微专业修习成本低、性价比高,有助于其开拓视野、建立跨学科知识体系、增强实践能力、提升社会竞争力。对于高校,它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单一院系教学组织架构,促进不同学科师生间交流互动,加强跨学科知识生产扩散,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于社会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微专业有助于使教育资源更精准地对接市场,对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微专业是优化课程组织模式的有益探索,对打破传统专业设置壁垒、解决高等教育供需错位、推动跨学科人才培养等具有实际效果。但应认识到的是,微专业具有内在局限性,它难以替代系统的学科建设,更难以独自担起培养复合型人才之责任。微专业并非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唯一路径,而是其中的基础一环,在发挥好其积极作用的同时,更需要与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整体改革相结合。

实践中,需要注意防范并避免微专业建设中的一些风险隐患。第一,要警惕专业设置过度注重工具价值而导致功利化倾向,要区分大学与培训机构的边界。尽管现代大学角色已从知识生产的“象牙塔”转向社会发展的“动力站”,但作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其主要职责之一是创造和传播学科知识体系中最前沿的内容,这与社会培训机构具有本质区别。部分高校过于看重工具价值,客观上造成微专业与社会应试培训趋同,偏离微专业的设置初衷,不利于培养学习者综合素质。第二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要防止课程内容盲目跟风倾向,杜绝教学同质化和低质化。课程源于学科,是从学科知识中挑选出最有价值的部分所组成的教学内容。部分高校缺乏对本校学科特色和优势资源的充分挖掘,盲目跟风开设“热门”专业,导致教学同质化和低质化,损害了高校教学风气,不利于微专业长期建设。第三,要避免教学质量下降倾向,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因缺乏有效规划引导,高校微专业仍处于自发探索建设阶段,难免出现无序化和短视行为,育人质量参差不齐。部分高校微专业课程系统性弱、授课知识广度和深度有限、用人单位参与度低、学习者体验实际工作和跨学科交叉应用场景机会少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微专业的长远发展。

一方面,要加强对微专业的引导与管理。教育主管部门可研制关于微专业的指导意见,规范开设方向、课程设置、师资激励、学分管理、结业认证等方面,引导微专业良性有序发展。高校应紧跟最新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结合产业和社会需要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立足自身特色学科的比较优势,灵活调整人才培养方向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激励教师探索跨学科前沿知识,整合产业资源,加强对微专业培养质量的评估和监测,打造更多优质精品。

另一方面,要发挥好微专业对学科交叉融合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促进作用。高校开设微专业,为学科专业调整提供了“试金石”、为交叉学科建设派出了“先遣队”,是开展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形式上的变革。深层次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不能仅停留于专业课程层面的简单叠加,更要将高质量微专业与交叉学科建设、本研贯通式培养、产学协同育人等有机结合,积极构建人才培养新格局,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

这样的惊喜已经来临。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多家中介机构了解到,部分门店10月过半成交订单量便超过了9月全月。大兴黄村片区某头部中介机构经纪人杜虎介绍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随着北京楼市政策持续出台落地,10月过半,门店成交的订单就已经达20余单,超过9月全月,保守估计月底前还能有5单的成交。购房者所青睐的房源逐一被售出。特别是一套在10月11日看中的房源,仅因多犹豫一周,就被另一位购房者抢先购买,这是北京市场许久未见的景象。

虽然网签存在滞后性,但“银十”依然有望打破8月15575套的高点,达到19个月内最高值。根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数据,2023年4月—2024年9月,北京二手住宅网签量分别为13928、12982、11607、9718、10960、14261、10653、12545、12963、12444、6332、14280、13354、13383、14987、15575、14363、13274套。张大伟预测,在10月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网签量将超过1.7万套。

冷会表示,从供需基本面看,买方数量大幅增加,卖方数量小幅下降,市场平衡逐步向卖方偏移。北京链家数据显示,10月(截至23日)新增客源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近五成,与9月同时段相比增长近三成,而新增房源量和库存房源量均较上月有所下降。此消彼长之下,新增房客源比例由1∶9变为1∶14,卖方话语权略有提升。

在供需关系的变化下,好地段的“老破小”房源率先迎来了反弹。西城区广安门外片区某头部中介经纪人李爽表示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门店的刚需户型房源在此前价格波动较大,但随着政策的落地实施,这些房源在10月迎来了显著变化。例如,一套45.5平方米的刚需房源,在之前长时间内只有看房者而无购房者,但随着市场回暖和购房者信心的增强,经过5天的协商后,最终以418万元成交。

对于二手房市场的价格波动,郭毅认为供需关系和产品结构是关键因素。尽管当前成交量有所攀升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但挂牌房源量仍维持在高位,显示出供应量依然偏高。因此,即便单月成交量达到较高水平,也并未引发房价的全面上涨。张大伟则指出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10月北京二手房市场成交升温的主要动力来自总价在400万元以内的刚需住宅,特别是前期价格调整较多的二手房,开始出现成交价格复苏和轻微上行的现象。

从政策角度看,当前利率和首付比例均处于低位,极大降低了购房门槛。贷款成本的降低也为购房家庭带来了关键性的利好。郭毅认为,当前市场正处于逐步回暖阶段,购房需求增加,但库存量依然较大。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价格上涨的项目并不多,更多处于价格博弈或平稳状态。因此,市场上可选房源相对充裕,购房者有更多的选择和空间,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更满意的房子。